接近元旦春節,各地送溫暖的活動多了起來。不過送溫暖中的“冷熱不均”,也一直為群眾所詬病。
  一種不均是時間安排上的:一些地區把關心群眾送溫暖當作特定時段內的事,有群眾說送溫暖是“逢年過節熱熱鬧鬧,節日一過冷冷清清,平日里無聲無息”。另一種不均是資源分配上的:哪些人該被送溫暖似乎缺乏一個透明、確定的標準,隨意性很大;錦上添花式的送溫暖泛濫,比如某地或某些群體一旦因故被確立為貧困典型,順理成章地就成了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關註的焦點,甚至成為接受送溫暖的“專業戶”,而一些同樣需要關照的群體則被人遺忘。
  一些領導幹部對節日送溫暖活動青睞有加,熱衷於把送溫暖當成展示自己親民形象的舞臺。出行時興師動眾、前呼後擁,甚至連陪同標準、走訪哪些家庭、慰問人員在哪就餐等都作了詳細安排,送溫暖變成了“秀溫暖”。其實,群眾遭遇困難並非集中在逢年過節一段時間,日常生活中隨時可能遇到各種困難。扶貧濟困關鍵是搞好“四季關懷”,送溫暖更不宜設立時間表,只要群眾有困難、有需求,幹部就有責任、有義務幫助解決,真正助人於燃眉之際,送炭於冰雪之中。(摘自《經濟日報》,作者楊明生)
  本稿件所含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資料,版權均屬齊魯晚報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,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。  (原標題:“送溫暖”不宜設時間表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g82vgzkg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